圆明园
◎简介有谁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有谁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有谁亲身游历过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的历史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不仅是一部中华的屈辱史,圆明园应是让国人更具民族自豪感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自1707年建园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但记忆应该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为圆明园的历史填补空白。还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圆明园!语言在这350公顷,三大主题园林区,百余处园林景观面前是苍白无力的高清晰,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绚丽的三维动画将一座恢弘壮阔的圆明园呈现,好似游历其中。与真实演员相结合的拍摄手法,使影片更具真实性。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真实,不仅是重现了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同时他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及一个帝国,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圆明园不仅有着与故宫同样大小的占地面积,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其地位比故宫更为重要!在长达150年的存园历史中,清,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挣,同样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有谁会知道?圆明园曾经实现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天子的相聚,有谁会知道?圆明园的设计者就是当朝统治者。圆明园在精艳绝伦的建筑背后,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制国的雄心壮志。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都难在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中,寻找300年前的伟大,绚丽的华服只有在亲眼目睹后,才回赞叹她的完美,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就再现了一件举世珍宝的绚丽多姿。历史也将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
6720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是由著名记者约翰·皮尔格拍摄的纪录片。2016年12月5日起在英国影院上映,并于12月6日晚在英国电视台ITV播出。时长约两小时。 片子共分四部分,分别为马歇尔岛的秘密、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冲绳军事基地遭遇当地反对、作为帝国的美国正在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第一部分用大量史料,讲述了美国二战期间在马歇尔岛试爆原子弹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个被称为“4·1工程”的核试验计划,给当地岛民造成严重的核辐射,不少人身患癌症最后不治身亡,核试验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第二部分从鸦片战争讲起,叙述中国的一步步发展和崛起。第三部分聚焦美国在日本冲绳的军事基地,包括试验新武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以及对当地居民犯下的诸如强奸妇女等罪行。第四部分名为“帝国”,讲述美国正在加紧构筑对中国的绞索,周边有400个军事基地将中国包围。受访的一名美国将军称,“最好的武器需要最好的敌人,现在中国就是美国完美的敌人”。片中还称,美国有一个针对中国的“愿景2020”战略计划,在中国的东、南、西等各个方面都有军事基地,且都是进攻态势,美国占据地、海、空、天等各领域的主动权。“奥巴马拨巨款用于发展包括核武在内的各类军事武器,这些武器不会没有用武之地。美国对中国的战争即将到来。” 片子的立意,尤其是警告战争不应爆发的立意不错,历史上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令人触目惊心,不少画面还是第一次看到。但纵观全片,感觉有些故弄玄虚,片子的内容不足以支撑起“中美要爆发战争”的说法。 约翰·皮尔格11月在其个人网站称,为拍摄此片,他在马绍尔群岛、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地花了两年时间。 他说,他的飞机被特许飞往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时,他看到一个巨大的“黑洞”,那是被称为“布拉沃”的氢弹爆炸留下的火山口,那次爆炸毒害数百公里范围内的人和环境。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秘密实验给这些岛上的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被标为最高机密的“4.1项目”允许使用活人进行实验。 他说,似乎很少人知道泳衣的名称叫“比基尼”是为了纪念破坏太平洋中比基尼珊瑚礁的核爆炸。1946年到1958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为进行氢弹试验爆炸了66次核装置,在12年的时间里相当于每天爆炸1.6个广岛原子弹。 美国在比基尼岛核试验 美国在比基尼岛核试验 今天的比基尼处在沉默中,它已被改造和污染了。棕榈树长成一个奇怪的方格,没有任何东西在活动,没有鸟。陈旧的公墓石碑仍是活跃的放射源。 站在沙滩上,可以看到太平洋翡翠般碧绿的海水从一个大黑洞的斜面落下来。那是被称为“布拉沃”的氢弹爆炸留下的火山口。那次爆炸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毒害了人和环境,毒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约翰·皮尔格称,拍摄此片的目的是,要打破打破舆论对于可能发生战争的缄默:美国和中国可能正在走向战争,核战争不再是不可想象的。 他表示,有证据显示,核战争不再只是一个“阴影”,而是一种确实存在的可能性。美国正在俄罗斯的西边和针对中国的亚太地区打造二战后最大的军事联盟。 片中称,中美两国今年在中国南海上呈现紧张态势,双方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人担心这可能会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经济强权,如前苏联一样,对美国统治世界的权力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了400个基地,军舰、核武器和轰炸机环绕中国,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绞索”。 在片中,五角大楼官员为了得到经费,把中国称为一个“完美的敌人”,称“中国想要主宰这个星球上的一大片土地。” 他们还引用美国首任总统的话称,“如果你想要和平,那么就得时刻备战”。他们还称,“是时候了,我们要向全世界宣示,美国归来了”。 约翰·皮尔格12月就该片接受《新国际主义者》杂志采访时称,美国前卡特政府高级顾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Amitai Etzioni)曾在华盛顿向他表示,美国官方正在准备同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将“始于对中国反介入设施的攻击,使中国的陆基和海基导弹以及反卫星武器失效,而这些攻击的风险在于,部署在中国内陆的核武器将被触发,从而导致核战争的全面爆发。” 皮尔格称,一名中国的战略家告诉他,“我们并不是你们的敌人,但如果你们(西方)决定做我们的敌人,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做好准备。”中国的军力和武器库比美国小得多。但是,国忧思科学家联盟高级分析师顾克刚(GregoryKulacki)写道,“中国正在讨论提高核导弹的响应级别,以便在受到攻击威胁时快速发射……这是一个显著而危险的改变……而实际上美国的核武器政策是影响中国提高核武响应级别的最直接外部因素。” 约翰·皮尔格,1939年10月生,系澳大利亚著名记者,现居英国伦敦。他既是一位战地记者,又是作家和电影 约翰·皮尔格就该片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专访 约翰·皮尔格就该片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专访 人,曾两度获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Journalist of the Year)、“联合国媒体和平奖”(UN Media Peace Prize)、法国 “无国界记者” (Reporter Sans Frontieres)大奖、艾美奖(Emmy Award),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颁发的“理查德·丁布尔比奖” (Richa rd Dimbleby Award)等众多奖项。
嘿!小面
在重庆,很多人的一天是从一碗面条开始的。重庆人离不开小面,小面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生活作料。11月21日,纪录片《嘿!小面》将在中央电视台CCTV-9与全国观众见面,成为首部深挖重庆小面的纪录片。今天,重庆晨报预先为你揭秘小面的故事。一座城市人文小面味道深厚二娃、板凳、郭老大、老董、三姐、老太婆……这些犹如街坊邻居名字的面店,是纪录片编导曾磊这半年来最常出入的地方。“去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只提到过重庆的火锅。”在曾磊看来,对本地人来说,小面更加让人欲罢不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小面馆,为什么不拍一部关于重庆小面的纪录片呢?曾磊向《舌尖上的中国》的编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知,央视编导也是个来自重庆的小面迷,两人一拍即合。《嘿!小面》就这样被提上了拍摄议程。小面为何成为重庆最普及的大众美食?这是纪录片里第一个重头戏,曾磊戏称,看完整部片子,就是外行人也会有信心开一家面馆。“小面的制作过程,从头到尾一个步骤都没漏掉。”他解释,制面的秘诀,调味有什么讲究,煮面时的拿捏,甚至可以成为一本专业的小面教材。“一碗小面的背后也藏着许多重庆人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曾磊说,这是纪录片的第二重头戏,片子里有一家面馆养活一家人的故事,也有成功人士为了换种生活方式而开面馆的故事。从走街串巷精心挑选面馆,到昼夜守候只为拍到晨光洒进面馆的那一刻,长达半年的拍摄最终浓缩成了48分钟的精品。作为第一部全面深挖重庆小面的纪录片,本片将于11月21日晚10点在中央电视台CCTV-9首播。
年轻人们
#年轻人们#是来自VICE中国的视频系列节目,每集呈现一类青年群像。从被大众忽视的人群和地区,到争议性群体及热门话题,我们相信这些年轻人不只是样本,他们在塑造现在和未来。第一部:青年入殓师VICE中国跟随中国年轻的入殓师和即将成为职业入殓师的殡仪系在校生,聊了聊对从事入殓师职业的向往以及工作生活状态,并且跟随已经离开这个行业的人,看看他们如今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第二部:单身妈妈VICE中国找到了三位年轻的单身妈妈,走进他们的真实的生活,关注这个社会中边缘群体的喜怒哀乐,以及社会给他们带来的阻力。第三部:搏击少年我们去往中国成都的一家以搏击为主题的酒吧,找到了两个练习搏击的少年,和他们在成都混了几天,看他们是如何训练和生活的,跟随他们参加了一场比赛,并且聊了聊他们是怎么开始练习搏击,为何参与到这样的酒吧搏击比赛当中。第四部:因特耐特说唱男孩VICE中国跟着网络说唱歌手狠毒男孩和BloodzBoi,踏上了他们的首次全国巡演之旅。之后,又回到他老家沧州,逛了逛他以前老去的地方,见了见狠毒爸爸,聊了聊他音乐的下一步计划——归根结底,他就是想跟热爱《小苹果》的“老一派们”来一场battle。第五部:死飞不死自行车是一个能带你去远方的工具,死飞更是让年轻人表达自己的方式。在北京,就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希望通过“死飞”来让这个城市觉醒。VICE中国骑上电动车,专程去探访了他们的故事。第六部:南疆跑酷南疆喀什地区大致位于中国的最西边,一个听起来非常遥远的地方。临近暑假结束的八月底,VICE中国来到了喀什,跟随帕合尔旦以及他的徒弟祖力皮卡尔,过了一把喀什跑酷少年的生活,也把他们的友情和青春一一纪录了下来。第七部:电竞清楚Vs.虚拟人生VICE中国找到了TI6世界冠军Wings,知名游戏解说、主播单车老师,前世界冠军、现Newbee战队教练SanSheng,以及锡林浩特职业学院电竞专业学生何金铎,让他们告诉你电竞对大多数玩家的意义所在——这绝对不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第八部:面基字幕组VICE中国拜访了网络世界中那些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同时又免费做着最重要工作的一群人。在字幕组的成员们身上,爱好才是第一生产力,而当生产力组成了产业,各种机遇与麻烦也就同时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