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0
爱德华·蒙克
剧情: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他画作主题的强烈精神和感情,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他的作品“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被视为后工业现代化的极度痛苦之象征。 这部传记影片大致遵循了1884年到1894年的时间顺序,爱德华·蒙克开始表现主义创作并且成为欧洲北部最具有争议、最多诽谤的画家。影片同时还回溯到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死于肺病,其姐姐的死亡以及他自己在13岁的时候因为肺部疾病差点丧命。影片还回顾了,蒙克短暂的爱情以及他在挪威首都和德国柏林参与的一些政治活动。 花絮: 彼得·沃特金(Peter Watkins)1974年执导的这部影片记录了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华德·蒙克的一生,被英格玛·伯格曼评价为“天才之作”。这部影片被认为是表现艺术创作过程的最佳作品之一,它不仅聚焦于蒙克早期循规蹈矩的岁月,还深刻地展现了情感、政治和社会的剧变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MoC这次发行的是原始的 211分钟电视版本,这也是本片地位和评价最高的一个版本。依彼得·沃特金斯所言,这是他最具个人风格的一部影片。当他被蒙克的画作触动之后,花了三年的时间来说服挪威电视台拍摄这部影片。影片1976年3月在英国BBC电视台播放之后得到评论界的广泛褒扬。《时代》杂志在评论中用到了“催眠”一词,的确,Watkins就像催眠大师一样将观众拖进了1884年的挪威。 这部传记影片大致遵循了1884年到1894年的时间顺序,爱德华•蒙克开始表现主义创作并且成为欧洲北部最具争议性、得到最多诽谤的画家。影片回溯了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死于肺病、其姐姐的死亡以及他自己在13岁的时候也因为肺部疾病差点丧命的经历。影片还回顾了蒙克短暂的爱情以及他在挪威首都和德国柏林参与的一些政治活动。
黎明前的野兽
有一天,沃特曼教授给他的学生大卫打电话,他们约好在教授的山居小屋见面,杰克的朋友吉姆还有吉姆的女友维奇,另外还有一个刚从纽约过来的美女苏珊,他们打算去山上进行野餐,所以四个人驱车去山上,一路上发生许多令人费解的事情,出现超级大脚印,洞穴发出诡异的叫声,神奇的城堡出现在山头…他们并不知道,一场危机即将爆发…他们的命运会怎样? 影片拍摄完成后,导演穆仑把它拿给很多人看,当然还包括一些电影公司的人,不过并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因为影片成本是这么得低。直到他到遇到制片人杰克·哈里斯(Jack H. Harris)。哈里斯看后非常喜欢,不过觉得影片有点短,需要再加长点,穆仑当即把影片交给了哈里斯,并让他爱怎么搞就怎么搞,于是就有了杰克·伍兹(Jack Woods)导演的1970年版《黎明前的野兽》。 加长版有些镜头需要重拍,这让女演员芭芭拉·赫维特(Barbara Hewitt)十分意外,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剧中所穿过的那条裤子找不到了,再买的话会不会由于身材发胖而穿不上。(那条裤子确实非常性感哈)在这个加长版里,导演伍兹扮演的恶魔还有一场强暴女演员的戏,拍这场景时确实让当时还只是新人的赫维特吓到了。不过,正是因为她的本色演出而让这场景拍得非常成功。 另外加长版还修正了原版的一处明显BUG。影片最后男女主角逃命时,原版拍到那枚有驱魔作用的十字架被女主角掉进了草丛里,而且也并没交代男主角有机会去捡到那枚十字架;不过接下来男主角待在医院的一年零一天之中,那枚十字架却又始终都在他身边,直到与记者的争斗中被记者带走···这一穿帮在加长版中被删掉了。 2006年6月一区CC发行了双碟版的《黎明前的野兽》。碟一为全新数字修复的1970年剧场版《野兽》,以及1967年版《野兽...超自然旅程》,并附两位导演对各自版本的随片讲评,一段邪恶博士福斯特·阿克曼(Forrest J Ackerman)视频导言;碟二为导演穆仑及演员采访片段,1967版删除场景和NG镜头,定格动画《魔力宝藏》,短片《Zorgon: The H-Bomb Beast from Hell》,以及大量珍贵剧照、宣传素材等。
*
*